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> 正文
暑假收官,这份开学“防蚊攻略”请查收
文章作者: 韩晓平
审核人: 李辉
发布时间: 2025年08月28日
浏览次数:

今年,广东佛山等地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,非洲和东南亚也有病例输入我省,有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,还存在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全省防控压力持续存在。新学期开学在即,为保障全校师生健康,门诊部特整理此科普指南,帮助大家科学认识、有效预防,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。


基孔肯雅热:关节疼痛是“标志性”表现

基孔肯雅热是由“基孔肯雅病毒”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(如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。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,一般3~7天会发病。典型症状包括:

突发高烧:体温迅速升至39°C以上;

剧烈关节疼痛:最典型的症状,严重影响手腕、脚踝等关节活动;

皮肤皮疹:发烧后可能出现斑丘疹;

其他不适:头痛、肌肉疼痛、恶心呕吐、疲劳等;

相关并发症: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脑膜炎、脑炎等严重并发症,还可能出现持久性色素沉着或反复口腔溃疡,也有可能引发葡萄膜炎、视网膜炎等影响视力的炎症。

目前,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治疗药,所以防蚊、灭蚊是核心。


登革热:症状像“重感冒”,但可能更危险

登革热是由“登革病毒”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。潜伏期一般为1-14天,多为5-9天。常见症状包括:

突然高烧,体温飙到39℃以上,持续3-7天;

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痛、关节痛(会出现剧烈疼痛,又被称为“断骨热”);

出现皮疹,部分人还可能伴有牙龈出血、鼻血等。

虽然大多数人症状较轻,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,出现休克、器官衰竭等,甚至危及生命。


防蚊措施

1.穿着防护

户外活动时,尽量穿着宽松、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。清晨和黄昏时段(伊蚊活动高峰)尽量减少在树荫、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逗留。

2.科学使用驱蚊产品

在外露皮肤和衣物上喷洒合格驱蚊剂。在宿舍可使用安全驱蚊产品,睡觉建议使用蚊帐。

3.宿舍积水管理

及时清理:水养植物每3-5天彻底换水,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。

避免积水:及时清空饮水机水槽、花盆托盘、垃圾桶旁积水。

容器管理:闲置容器倒扣放置,储水容器严密加盖。

4.旅行防护

前往南方地区的师生,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,做好防护。返徐后2周内如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

特殊注意事项

1.就医信号

出现发热伴关节剧痛、皮疹等症状,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,应立即到校门诊部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
2.重症高危人群

婴儿、65岁以上老年人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、免疫低下者需特别加强防护。

3.隔离措施

如有确诊病例,医疗机构会采取防蚊隔离措施,患者使用蚊帐,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,直至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24小时。就医后需遵医嘱多休息,多喝水,避免剧烈运动。大多数同学很快就能康复。

4.治疗原则

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(退热、止痛等),多数患者预后良好。


温馨提示
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、咳嗽或打喷嚏传播,师生无需过度恐慌。当前我校尚未发现病例,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。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,特别是清除各类积水,从源头阻断蚊虫滋生。

请大家不信谣、不传谣,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健康信息。让我们携手做好防护措施,共同守护健康校园!


门诊部咨询电话:0516-83262120

急诊值班时间:24小时服务

(一审:韩晓平,二审:兰培峰,三审:李辉)